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一套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国际贸易规则。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定了国际货物销售交易中卖方和买方的责任,包括相关成本、风险和程序。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由国际商会 (ICC) 出版并定期更新。 Incoterms 的最新版本是 Incoterms 2020。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分为11种条件,每种条件对买卖双方的责任都有不同的规定。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用缩写字母表示,例如 EXW、FCA、FAS、FOB、CFR、CIF、CPT、CIP、DAP、DAT 和 DDP。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条件:
- EXW(工厂交货):卖方在其场所交付货物,买方自此承担货物的所有责任和风险。
- FCA(Free Carrier):卖方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付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 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输至指定地点并装载至运输工具上。
- FAS(船边交货):卖方在装货港船边交货。 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输至装货港并将其卸出船外。
- FOB(船上交货):卖方在装货港将货物交付到船上。 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输至装货港并装上船。
- CFR(成本加运费):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输至目的港所涉及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 CIF(成本、保险和运费):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目的港所涉及的一切费用、风险和保险。
- CPT(Carriage Paid to):卖方承担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所有费用。
- CIP(运费和保险费付至):卖方承担与将货物运输至指定地点相关的所有费用、风险和保险。
- DAP(Delivered at Place):卖方将货物交付至指定地点,买方自此承担货物的所有责任和风险。
- DAT(Delivered at Terminal):卖方将货物交付至港口或目的地的指定地点,买方自此承担货物的所有责任和风险。
- DDP(Delivered,Duty Paid):卖方将货物交付至进口国指定地点,买方承担货物的一切责任和风险,包括进口税。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帮助企业了解其在国际货物销售交易中的责任的有用工具。 正确使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可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和纠纷。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目的是什么?
-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一套解释外贸中最常见商业术语的国际规则。
-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定了卖方和买方在货物交付中的责任,包括: •在卖方和买方之间的成本分摊点上确定地点
- 确定卖方和买方之间风险转移点的位置
- 国际商会是颁布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非政府组织,由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它们根据以下特点具有任意性:
- 1936 年至今所有版本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仍然有效
- 只有当参考合同适用 Incoterms 时,Incoterms 才有效并且仅对该合同有效。
- 可以在固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条款内商定附加条款
- Incoterms的合法性并不高于外贸中的国家法律。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术语?
Incoterms分为4个主要组,根据Incoterms的版本,它们进一步分为更小的、更详细的条件。 但基本上这些组如下:
- E组:在卖方仓库交货。
- F组:出口港交货。
- C组:进口口岸交货。
- D组:在买方仓库交货